生地黄和熟地黄的区别比较多,如外形不同、药效不同等。
1、外形不同: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表面为棕灰色或棕黑色。具有不规则的横曲纹,质地比较软,但韧性比较强,不易折断。熟地黄为不规则的片状、薄厚大小不一,表面为乌黑色,富有光泽,端面呈乌黑色有光泽。
2、药效不同:生地性寒,可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带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则性温,可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应用于血虚,肾阴不足和精血亏虚等病症,且对改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等症状 不错的效果。生地黄性寒,具有滋阴补肾,生津止渴以及凉血清热等效果。临床上还可用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以及慢性肾炎等疾病的治疗。但主要为辅助用药,通常还需要配合其他的中药材进行联合治疗。熟地黄虽然是生地黄的炮制品,但熟地黄性温,有较好的补血效果,在临床上通常用于治疗血虚症。但对于伴随明显腹泻者不宜食用,以免导致腹泻症状加重,影响身体恢复。
概述:
地黄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类中药,通常可以分为生地黄和熟地黄。也许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鲜地黄和生地黄到底有什么区别,不了解它们的主治功效,那接下来就来看看这两者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
鉴别用药:1、来源: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熟地黄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
2、性味与归经,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心、肝、肾经。
3、主治功效:生地黄擅长清热凉血、生津,临床主要应用于热病热邪入营、舌绛口渴,或身发斑疹,或阴虚火旺,咽喉焮肿,以及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熟地黄擅长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临床主要应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同时还可以治疗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等症。
4、用法用量:生地黄一般用量为10-15g,熟地黄一般用量为9-15g。
饮食注意:1、生地黄擅长于凉血滋阴,性寒凉,故脾胃虚寒、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2、熟地黄性温多滋腻,易于助湿碍胃,故湿阻胸闷、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不宜应用;如果血虚、肝肾不足等症而有脾胃运化不良,应用熟地时,可与理气健胃的药品比如陈皮、砂仁等配伍同用,能减少它的滋腻碍胃之性。
。生地黄和熟地黄的区别主要在于炮制方法、功效、主治疾病、性味归经、禁忌人群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1、炮制方法不同
生地黄是由鲜地黄经过加工制成,其炮制方法主要是除去杂质、洗净、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置蒸笼内蒸透后取出干燥。而熟地黄是由生地黄的干燥块根通过加工制成的,其炮制方法主要是除去杂质,洗净,置于热水中浸透,捞出,在60度~80度的炼液锅内煮至中心部分成为晶粥状不断搅拌,使之鼓起呈油亮光泽时,取出,放凉后再干燥。
2、功效不同
生地黄具有清热生津、凉血的功效,也具有养阴的作用。熟地黄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也具有补肾的作用。
3、主治疾病不同
生地黄可以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红苔黄、脉细数等症状,也可以用于改善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等不适现象。熟地黄通常可以用于缓解肾阴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精血两亏、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等症状,也可以用于改善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头晕目眩等症状。
4、性味归经不同
生地黄性寒,味甘苦,归心经和肾经。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经和肾经。
5、禁忌人群不同
脾胃虚弱、腹泻便溏者禁止服用生地黄,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体内湿气重,或者处于经期一般也不建议服用熟地黄,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但是避免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生地黄和熟地黄属于同一种植物,入药部位相同。但区别主要有加工炮制方法不同、药性及功效偏重不同,具体如下:
1、加工炮制方法不同:生地黄为鲜品的干燥品,熟地黄为生地黄的蒸制品。
2、药性不同:生地黄苦寒,归心、肝、肾经,为清热、甘寒、滋润、养阴之品;熟地黄微温,味甘,为补益之品。
3、功效侧重不同:生地黄更偏重凉血,有滋阴清热、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的功效。熟地黄更偏重补血填精,用于治疗血虚、面色萎黄、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
以上就是“生地黄和熟地黄的区别”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