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黄芩升散,酒制后入血分,并可向上、外升、外行升腾;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以免损伤脾胃,多用于治疗上焦热毒如大头瘟、头热、头风热痛等以及肺热咳嗽。黄芩苦寒,清热泻火力强,多用于治疗热病,温、湿温、黄疸、泻痢、痈疽疔毒等。炒黄芩,经炒制后使其寒性减弱,多用于治疗胎动不安、小儿体弱者,也可用炒制品。黄芩炭长于清热、凉血、止血,多用于血热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注意事项: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酒黄芩和黄芩的区别在于炮制方法和药效。1. 炮制方法:(1)黄芩:选取原材料,去杂质,洗净后浸煮10分钟,焖煮8-12小时,切片晾干。(2)酒黄芩:干燥黄芩加适量黄酒浸泡至完全吸收,文火炒干。2. 药效和归经:(1)黄芩:味苦性微寒,归肺、胆、脾及大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等功效。适用于湿热腹胀、肺热咳嗽、血热吐血等症状。(2)酒黄芩:具有活血作用,药性较温和,适合脾胃虚弱者使用。可清上焦火热,缓解目赤头晕。黄芩使用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处方。
酒黄芩与黄芩的区别和作用是在炮制方法和药效上有所不同。酒黄芩主要祛火,黄芩治疗湿邪以及热邪。具体使用方法,需要经过中医师的辨证指导。
1、炮制方法:酒黄芩是将黄芩晒干,加入适量的黄酒,待黄酒完全被黄芩吸收,用小火把浸过的黄芩煎至表皮略干,颜色呈暗黄色,在闻到药味时停火,即可制成酒黄芩。黄芩是将黄芩剔除杂质,清洗,按照尺寸进行分割,把净黄芩放入开水中煮十分钟,再炖八到十二个小时,把炖过的黄芩切片,放在阴凉的地方晾干,即可制成黄芩;
2、药效:黄芩为苦寒之品,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呕恶、痰热痞满、泻痢、肺热咳嗽、高热、口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病症。酒黄芩中加入了黄酒,能够入血分,并可以凭借酒力以升腾,多用于目赤肿痛、上部血热出血。由于黄酒可以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故酒黄芩的苦寒性质较黄芩弱。
黄芩和酒黄芩,通常需要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建议在中医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方药及中药材。
酒黄芩与黄芩一般区别是相同的,作用有凉血安胎、清热燥湿等。酒黄芩是以黄芩片为原料,用酒炒制而成,其主要功能是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或止血安胎。黄芩具有清热利湿、凉血安胎、解毒的功效。黄芩是唇形科黄芩属的一种植物,属于半野生、半生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治疗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等。酒黄芩主要用于缓解胸闷和湿热恶心,适用于中度感冒、中度感冒腹痛、肝肾两虚腹痛少等。酒黄芩相对于生黄芩的功效改变,体现了中药炮制方法对于改变中药性味功效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黄芩和酒黄芩的区别”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