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后者主产于江西。味辛,性微温,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的功效。
功效与作用。
1、发汗解表、化湿和中:香薷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多用于暑天感受风寒而兼脾胃湿困,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腹痛吐泻、苔膩者,可收外解风寒、内化湿浊之功;。
2、利水消肿:香薷辛散温通,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又能宣肺气启上源,通畅水道,以利尿退肿,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使用禁忌。
香薷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使用方法。
香薷临床采取煎服使用。用于发表时,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时,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识别技巧。
香薷全长26-30cm。茎方柱形或近圆形,直径1-2mm,基部紫棕色,上部黄绿色,节间长3-5cm。叶多皱缩或脱落,灰绿色或绿色,展开后叶片呈披针形,边缘有疏齿,两面被疏柔毛及腺点,总状花序头状。质脆易碎。气香,味辛凉。以枝嫩,穗多,香气浓者为佳。
参考文献。
[1]钟赣生.中药学.第4版[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5.。
[2]林余霖,李葆莉,魏建和主编.中草药真伪鉴别原色图谱 3[M].北京:华龄出版社,2020.01.570-571.。
香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其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主要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的功效。建议出现用药适应证的患者,及时到中医科就诊,由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明确病情后,再遵医嘱使用香薷,以免用药不当影响病情恢复。
1、发汗解表:由于香薷辛温发散,能够入肺经,起到发汗解表而散寒的作用,所以对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有痰、周身酸痛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2、化湿和中:香薷可入胃经,而且其气芳香,可起到化湿和中的作用而祛暑,多用于夏季贪凉而导致的风寒感冒或暑湿感冒,有助于改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状,还用于治疗脾胃湿困导致的腹痛、呕吐、口苦口黏、小便发黄、苔黄腻、皮肤瘙痒、四肢困重等症状;
3、利水消肿:由于香薷辛散温通,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所以能通过发汗来消散身体表层的水湿,还能宣通郁闭的肺气,通畅水道,可以缓解小便不利症状,而且可用于改善水肿而表证者。
注意外感风热或温热、实热内炽、阴虚火旺等症状的患者,不宜单一及长期服用香薷,表虚有汗、阴虚盗汗、阴虚津液耗伤者也忌大量、长期服用,以免加重本身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
香薷草一般可以起到发汗解表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祛暑化湿及其利尿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医治着凉感冒,而且也可以改善恶心呕吐及其腹泻等多种疾病,用于医治身体水肿及其小便不利,也可与白术一起使用。食用时一定要经过中医辨证才可以服用。香薷草拥有 青蓝色的叶子和暗紫色的花瓣,尤其是进到盛花期的情况下,一串串香花争相开放,风景特别美丽诱人,也可以作为观赏。
香薷是一种芳香化湿药。
香薷又名香草,其茎、叶均可入药,其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水肿、风寒感冒等病症。香薷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暑湿感冒所致的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症。香薷能化湿和中,可以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脘腹痞满、泄泻等病症。香薷味辛,能助湿邪,所以温热病不宜早用。香薷辛温发汗,耗气伤津,所以表虚多汗者忌用。
香薷需要在中医辨证下使用,以免药不对症,耽误病情。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以上就是“香薷是祛寒湿还是湿热”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