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来说,有效的治疗疾病很重要,是所有患者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很多女性发现疾病时已经很严重了,给治疗带来了难度。因此,我们建议中医保守治疗,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偏方。
1.经行下腹坠痛,小腹凉,得热则舒,四肢欠温,经色紫暗夹血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涩。可用当归、白芍、川芎、麦冬、法半夏、桂枝、炮姜、丹皮、吴萸、细辛、木通、甘草,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寒重痛剧者,加附片、艾叶、小茴香。小腹胀痛,加香附、乌药、延胡。
2.经行不畅,色紫暗有块,经行小腹胀痛,经量增或块下痛减,伴乳房、胸胀胀痛,烦燥易怒,舌质暗或有瘀点,脉沉弦。宜用当归、赤芍、川牛膝、生地、桃仁、香附、郁金,枳壳、青皮、川楝子、川芎、柴胡、桔梗、甘草加减,水煎服。痛甚,加延胡、五灵脂、生蒲黄。恶心呕吐,加法半夏、陈皮、茯苓。
3.经行小腹灼痛,色紫红有块,经量多,经期发热,口干思饮,大便秘结,舌红暗苔黄腻,脉细滑数。宜用丹参、红藤、败酱草、煅牡蛎、夏枯草、当归、赤芍、川牛膝、香附、川楝子、丹皮、延胡,加减,水煎服。兼湿邪,加苡仁、法半夏、茯苓。兼气虚,加黄芪、太子参、山药。
4.见经行下腹坠胀,色淡量多,或有白带,或漏下不止,被疲乏力,腹胀便溏,肛门坠痛时欲临圊,舌淡胖或暗而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而无力。可用黄芪、党参、当归、赤芍、丹参、白术、香附、炒蒲黄、续断、柴胡、升麻,水煎服。血虚,加熟地、阿胶、枸杞子。肾虚,加菟丝子、桑寄生、鹿角霜。
5.党参、赤芍、川芎、三七粉,月经期加琥珀粉,经后加黄精,平时加莪术、三棱。水煎服。一个月后改为隔日一剂,3个月为一疗程。
6.熟地、鹿角胶(烊化)、炮姜、五灵脂、小茴香、白术、香附、白芥子、肉桂、麻黄,煎服,一日一剂。
7.中成药可服七厘散、大黄(上庶下虫)虫丸。
以上为您介绍的就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偏方,仅供参考,如患者采用中药治疗,需要向医生确认偏方无误后才能使用。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很顽固,容易转移和复发,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有异常时立即治疗,避免疾病给身体带来危害。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特别多发的妇科疾病,好发于较晚生育的妇女,可累及到患者的子宫功能,引发月经紊乱、下腹疼痛以及身体乏力等表现。所有女性要谨防子宫的功能变化,病发后可采用中医方剂或是单一的中药治疗,还应当加强相应的护理工作。
子宫内膜异位症困扰到较多女性,是不能忽视的妇科疾病,一旦发病症状明显,容易引发下腹疼痛、月经周期紊乱以及身体乏力等表现。身为女性要注意子宫内膜的健康状况,产生异位之后不宜忽视治疗工作,需根据病情选择下述几种中医方法来治疗。
1、补阳还五汤也可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用药后可起到益气补阳、活血祛瘀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身体乏力、月经紊乱等表现。该方剂由较多中药成分组成,其中包括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等,应当将全部中药加水煎煮,其用量方面应当合理安排。
2、加味生化颗粒是一种口服中成药,由桃仁、益母草、当归、艾叶等成分组成,能起到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疗效,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效果显著。本品需使用开水冲服,但要均衡药物用量,按规定用药无不良反应出现,如遇到严重的不良反应需告知给主治医生。
3、膈下逐瘀汤是一种中医方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的疗效,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疗效显著,对症用药可缩短病程时间,用药后可改善下腹疼痛以及月经周期紊乱等表现。该方剂由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等成分组成,以上药物需加水后进行煎煮,但要咨询医生调整用量。
三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方法就是上述知识,提醒各位女性要注意子宫的功能变化,且要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出现下腹疼痛等症状时不宜忽视治疗工作,需遵医嘱对症处理。特别是卫生方面多加注意,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安排好发病期间的饮食,多摄入一些清淡的软质食物。
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中药方包括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一、膈下逐瘀汤:主要功效为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主要成分有:当归、桃仁、五灵脂、红花、赤芍、枳壳、延胡索、香附等。二、少腹逐瘀汤的功效为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主要成分有: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蒲黄、五灵脂等。此外,还有温经汤、清热调血汤、圣愈汤。建议到院,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
以上就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方”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