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了滴耳液耳朵闷住了,可能是药物呈油性、滴耳液过多、耵聍膨胀、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因素造成。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长时间未得到缓解,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1、药物呈油性:滴耳液是外用药物,部分滴耳液为油性,滴入耳内后会形成一层膜,继而引起耳闷的症状。随着滴耳液吸收,症状可以逐渐缓解,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2、滴耳液过多:如果滴耳液滴多了,由于耳部结构特殊,多余的滴耳液难以自行流出,也可能会造成滴了滴耳液耳朵闷住了的情况。建议用棉签吸干多余的滴耳液,下次使用滴耳液时需注意适量。
3、耵聍膨胀:若是耳道内有较多耵聍,滴了滴耳液后会导致耵聍吸收液体膨胀,引起堵塞,从而导致滴了滴耳液耳朵闷住了的现象。建议及时清除耵聍,再使用滴耳液。
4、外耳道炎:滴了滴耳液耳朵闷住了可能是由外耳道炎所致,并不是滴耳液引起。外耳道炎可能是外耳道局部刺激或皮肤损伤等引起,由于炎症刺激,会有脓性分泌物堵塞,从而导致耳朵闷住了的症状。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医生指导下清除耳道分泌物后再使用滴耳液,以免耳朵闷住。
5、中耳炎:是中耳的炎症性疾病,炎性物质刺激局部黏膜,可导致分泌物增多,分泌物与滴耳液混合,就可引起耳闷的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罗红霉素片、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抗感染药物。
除上述情况外,还可能是外耳道胆脂瘤等因素引起。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用手挖耳朵,以免影响到病情恢复,而且也不可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导致症状加重。
可以用棉签将外耳道口的分泌物或者滴耳油清理出来。但是棉签不能放置过深,因为如果棉签放置过深,就可能会损伤外耳道和鼓膜。如果症状还是不能缓解,就需要到耳鼻喉科就诊,就诊以后可以做耳内镜检查,这样就有助于判断外耳道的情况。在耳内镜的引导下,可以用耳科吸引器将滴耳油清理出来,清理之后,还需要观察有无鼓膜损伤。如果是出现急性感染发炎,还需要考虑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在治疗过程当中,需要保持外耳道干燥,不能进水。
滴耳液滴进去感觉里面堵着多考虑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耵聍栓塞、中耳炎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正常现象滴入耳朵以后药物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吸收,还没有完全吸收期间,可能会出现堵塞感。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过多担心,也不用进行特殊治疗。
2、耵聍栓塞日常生活中没有定期对耳朵进行清理,可能会导致大量耵聍在耳朵里面淤堵。将滴耳液滴入耳朵里面以后,耵聍会吸收药物软化后出现闷胀的感觉。建议患者定期清理耳朵,也可以到医院让平台药师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清理。
3、中耳炎是发生在中耳部位的炎症性疾病,可能与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当侵犯到咽鼓管部位以后,可能会引起充血、肿胀。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清淡饮食的方式进行改善。
除以上常见原因外,还可能与肿瘤等疾病有一定关系,应及时前往医院,通过耳镜检查等方式进行判断,根据检查结果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在耳内滴完药水后,感觉耳朵一直发闷,可能是由于药水堵塞外耳道引起,还可以见于耵聍栓塞、耳内炎症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建议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行耳内镜检查,帮助判断外耳道以及鼓膜的情况。明确具体病因以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
1、药水堵塞耳道:滴耳的药水滴入耳内,可能会导致外耳道堵塞,出现耳朵闷塞感。此时出现的耳朵一直发闷,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待药液流出后,症状即可缓解;
2、耵聍栓塞:若患者耳内的耵聍分泌过多,在外耳道内积聚,可以形成耵聍栓塞。在耳内滴入药水后,药水可以使耳内的耵聍软化膨胀,堵塞外耳道,导致耳朵一直发闷的症状。建议到耳鼻喉科就诊,在专业的医生的帮助下,将栓塞的耵聍清理干净,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
3、耳内炎症:比如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在炎症的刺激下,耳内可以出现分泌物,滴入耳内的药水可以与分泌物混合,阻塞耳道,出现耳朵一直发闷的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治疗,少部分患者需要行鼓膜穿刺治疗。
以上就是“滴耳油滴进去耳朵像被堵住了”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