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骨质疏松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康复锻炼等方式进行改善。
1、饮食调理
骨折后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钙元素大量流失,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平时需要适当吃鸡蛋、牛奶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也可以适当吃排骨汤、鲫鱼汤等汤类食物,能够为身体补充钙元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D3咀嚼片等药物来治疗,能够起到补钙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D3注射液、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来治疗,有利于促进钙元素的吸收。
3、康复锻炼
骨折后如果出现骨折部位疼痛的症状,可以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来改善,骨折恢复后,可以适当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
除了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来改善外,平时也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做劳累的体力活,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持续发展。
对于骨折后引起的骨质疏松,治疗措施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锻炼:骨折后引起的骨质疏松常属于废用性,所以在经过有效的固定后,要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包括骨折周围关节的抗阻训练以及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通过关节训练,肌肉的强度会增加,关节的功能会改善,就可以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另外,还可以进行负重功能训练,通过生理的负重,可以对骨折部位施加一定的生物学刺激。成骨细胞在生物学刺激下,就会提高活性,可以增加成骨,防止骨量的丢失。
2、药物治疗:比如在骨折期间服用碳酸钙颗粒、钙尔奇D、维生素D3片,都能较好的增加骨量。
骨折后骨质疏松是常见的骨折并发症之一,其可能原因有废用性骨质疏松、局部血管神经损伤、营养摄入不足等。骨折损伤的血管神经要尽量修复,固定后可适度早期活动、功能锻炼,适当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骨折断端对钙质的吸收,同时要补充营养,促进骨折愈合。但不正确的锻炼可造成骨折移位,甚至不愈合,因此建议骨折患者要遵医嘱锻炼,不可盲目锻炼。
1、废用性骨质疏松:骨折后大多需要局部制动,对于石膏固定、长期卧床的患者,其伤肢活动减少,长期不活动可引起钙的流失,同时在骨折愈合的过程当中又需要大量的钙,因此比较容易出现骨折部的骨质疏松。一般建议骨折后经过复位和固定后,可适度早期活动,增加骨折局部应力,促进钙质吸收。同时要加强营养,比如适当吃青菜、瘦肉,也可遵医嘱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局部血管神经损伤:骨折后断端移位可损伤邻近的血管、神经,再加上手术多需要切开皮肤、剥离骨膜,也可造成局部小血管、毛细血管的损伤,使骨折局部营养供给受到影响,从而出现骨质疏松。如果是手、足关节附近的骨折,因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可出现急性骨萎缩,表现为骨质疏松和疼痛,伴有局部烧灼感、毛发脱落等。因此骨折若有血管损伤,则要尽可能进行血管吻合,手术时也不宜剥离过多的骨膜和软组织。急性骨萎缩时可给予按摩、针灸等缓解疼痛,改善血管舒缩功能,也需要适度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3、营养摄入不足: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消化功能一般也会出现减退,或自己未注重骨折后的饮食,导致饮食量相对减少,从而会导致体内骨形成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增加。建议骨折患者适当食用高蛋白、高钙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牛肉等,以帮助恢复。同时建议骨折后适当活动,以免出现消化不良。
骨折手术后出现骨质疏松是正常现象。这种骨质疏松是由于长时间卧床或者肢体活动减少导致的废用性骨质疏松。当然在骨折治疗后,如果骨折的固定比较稳定,术后应该进行积极的康复锻炼,避免出现废用性骨质疏松,一旦出现就需要进行数月的治疗,骨质疏松才能缓解。治疗方法包括积极的康复锻炼,包括关节活动、肌肉收缩,安全的情况下下地行走,多晒太阳。可以补充钙片,如碳酸钙D3片和骨化三醇。
以上就是“骨折60天得了骨质疏松”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