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药是特别好的一个药,应用范围也特别广泛。茯苓主要是归脾胃的药,主要作用是补益脾胃。如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觉得疲劳或腹胀、食欲不振、便溏、腹泻的患者经常会用到茯苓。另外茯苓还可以利水祛湿,可以起到利尿,祛湿、化湿的作用,可以用于各种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即各种浮肿、水肿,如小便不利,腹胀肿满的疾病。茯苓可以宁心安神,可以治疗失眠,即治疗入睡困难容易醒。
茯苓是一个特别好的药,在耳鼻喉科的这些疾病的治疗中会经常用到它。因为茯苓可以补益脾胃,又可以祛湿,耳鼻喉科的疾病好多是跟脾胃功能不好有关系,内经上说即脾不及令人九窍不通。脾胃不和可以导致清窍不利,导致耳鸣、耳聋、头晕,包括鼻子鼻炎、咽喉部疾病都可能会见到。所以调补脾胃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所以茯苓用的范围比较广。
概述:
茯苓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利水消肿类的中药,它的药性甘、淡、平,归于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在临床上,茯苓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也可以用于脾虚的病症,如食少、目眩心悸、泄泻等病症;此外,还可以用于心悸、失眠等病症。
临床应用:在临床上,常使用茯苓来治疗以下几种病症:。
1、茯苓可以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此药既补又利,性平力缓,利水而不伤正气,是利水渗湿的要药,且无论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的病症,都可以使用此药来治疗,在治疗水湿停滞的患者时,常配伍猪苓来使用,如五苓散;在治疗脾肾阳虚的患者时,常与附子、白术等药物配伍使用,如真武汤;在治疗水热互结的患者时,常配伍滑石、阿胶等药物,如猪苓汤。
2、茯苓也可以用于脾虚诸证。此药在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乏力的患者时,可以配伍党参、白术等药物,如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虚停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的患者时,常配伍桂枝、白术等药物,如苓桂术甘汤;在治疗脾虚泄泻的患者时,常与党参、山药等药物配伍使用,如参苓白术散。
3、茯苓还可以用于心悸、失眠等病症。在治疗心脾两虚的患者时,常配伍黄芩、当归等药物,如归脾汤;在治疗水气凌心所致的心悸的患者时,常与桂枝、白术等药物配伍使用,如茯苓甘草汤。
现代应用:。茯苓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治疗脾虚、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咳嗽痰多、遗精、惊悸、健忘等症状。临床上用茯苓治疗疾病时,宜配合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进行治疗。临床上多用于利水渗湿等情况,但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忌食油腻性较大的食物,宜清淡饮食。
茯苓是一味中医常用的传统中药,别名包括了茯兔、云苓、松木薯等,每年金秋时节正是茯苓的采挖季节,把挖出的茯苓处理干净后制成块或者片即可入药。中医认为,茯苓是一种味甘淡、性平的中药,在人体内主要归入肾经、肺经、脾经、心经。
一、茯苓的功效
中医认为,茯苓具有非常好的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利关节、镇静心神、消肿解毒等功效。可用来治疗气虚和脾胃虚弱,食欲减退,便溏泄泻,痰饮眩悸。平时单把茯苓冲水喝,经常喝还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速度。
把其他药物或者食物与茯苓搭配使用,可显著增强其疗效。比如把伏苓和白术、陈皮等三种药物一起炖鱼汤服用,可治疗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等症;把茯苓与中药半夏、陈皮或者桂枝、白术等中药一起使用,可增强祛痰止咳、利水渗湿等功效。可治疗肺虚导致的咳嗽、痰多等症,还可起到显著的健脾除湿作用。若是有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心悸等症状的患者,可以把茯苓搭配人参、酸枣仁、远志等药物一同使用治疗。
二、茯苓的作用
利尿的作用。不止传统中医认为茯苓入药可归入肾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当中的成分还可以影响肾成尿的过程,从而促使尿液增多,起到有消肿的功效。
抗癌作用:在临床中也把中药茯苓用于治疗食道癌、肝癌、胃癌等恶性病症,可帮助患者减轻不适症状,减轻化疗或放疗药物的副作用。
增强免疫作用:研究发现,茯苓中含有的白茯苓多糖是一种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物质,因为其在人体体内可以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因此平时适量服用茯苓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几率。
镇静的作用:茯苓当中的某些成分还可以镇定中枢系统,并且其作用也非常的显著。
因为茯苓性温,所以在平时适量吃一些并不会引起什么异常状况,但是本身有脾胃虚寒、肾虚多尿等症时就不能食用茯苓,而因为茯苓当中含有白茯苓多糖,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也不要吃茯苓。其次,也不要把茯苓与浓茶或米醋同时食用,以免引起中毒症状。
以上就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如果需要服用药物,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遵医嘱用药,若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主治医生。